- 性:寒
- 味:苦
- 归经: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
别名
黄连、川连、姜连、川黄连、姜黄连、姜川连、姜制黄连、萸连、萸黄连、炒黄连、吴萸黄连、酒连、酒黄连、酒饮连、猪胆汁炒黄连、盐炒黄连、黄连炭、
黄连-中药材
姜汁炒川连、尾连等
原植物
1.黄连:多年生草本,根茎有分枝,形如鸡爪。叶基生,有长柄;叶片卵状三角形,三全裂,中央裂片棱形,羽毛深裂,边缘有锯齿。花葶1~2条,顶生,聚伞花序有3~8花。2.云连: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。羽状深裂3~6对。
性味归经
(根)苦,寒,无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用于湿热痞满,呕吐吞酸,泻痢,黄疸,高热神昏,心火亢盛,心烦不寐,血热吐衄,目赤,牙痛,消渴,痈肿疔疮;外治湿疹,湿疮,耳道流脓。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。用于目赤,口疮。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。用于寒热互结,湿热中阻,痞满呕吐。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。用于肝胃不和,呕吐吞酸。
黄连-药用部分
应用
1.用于湿热内蕴、肠胃湿热、呕吐、泻痢等症。配黄芩、大黄等,能治湿热内蕴之证。对湿热留恋肠胃,常配合半夏、竹茹;配木香、黄芩、葛根等以治泻痢。 2.用于温病高热、口渴烦躁、血热妄行、以及热毒疮疡等。治温病高热、心火亢盛,配伍栀子、连翘等;对于血热妄行,可配伍黄芩、大黄等同用;对热毒疮疡,可配伍赤芍、牡丹皮等药同用。此外,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,可配合天花粉、知母、生地等同用;涂口,可治口舌生疮。
用法用量
煎服,2~5g。外用适量。
注意事项
本品大苦大寒,过服久服易伤脾胃,脾胃虚寒者忌用。苦燥伤津,阴虚津伤者慎用。
炮制
黄连 除去杂质,润透后切薄片,晾干,或用时捣碎。 酒黄连 取净黄连,照酒炙法(附录Ⅱ D)炒干。 每100kg黄连 ,用黄酒12.5kg。 姜黄连 取净黄连,照姜汁炙法(附录Ⅱ D)炒干。 每100kg黄连 ,用生姜12.5kg。 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,煎液与净黄连拌匀,待液吸尽,炒干。 每100kg黄连 ,用吴茱萸10kg。 酒黄连、姜黄连、萸黄连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,均不得过 4.0%。
黄连
贮藏置通风干燥处
原植物
1.黄连:多年生草本,根茎有分枝,形如鸡爪。叶基生,有长柄;叶片卵状三角形,三全裂,中央裂片棱形,羽毛深裂,边缘有锯齿。花葶1~2条,顶生,聚伞花序有3~8花。2.云连: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。羽状深裂3~6对。
性味归经
(根)苦,寒,无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用于湿热痞满,呕吐吞酸,泻痢,黄疸,高热神昏,心火亢盛,心烦不寐,血热吐衄,目赤,牙痛,消渴,痈肿疔疮;外治湿疹,湿疮,耳道流脓。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。用于目赤,口疮。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。用于寒热互结,湿热中阻,痞满呕吐。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。用于肝胃不和,呕吐吞酸。
黄连-药用部分
应用
1.用于湿热内蕴、肠胃湿热、呕吐、泻痢等症。配黄芩、大黄等,能治湿热内蕴之证。对湿热留恋肠胃,常配合半夏、竹茹;配木香、黄芩、葛根等以治泻痢。
2.用于温病高热、口渴烦躁、血热妄行、以及热毒疮疡等。治温病高热、心火亢盛,配伍栀子、连翘等;对于血热妄行,可配伍黄芩、大黄等同用;对热毒疮疡,可配伍赤芍、牡丹皮等药同用。此外,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,可配合天花粉、知母、生地等同用;涂口,可治口舌生疮。
用法用量
煎服,2~5g。外用适量。
注意事项
本品大苦大寒,过服久服易伤脾胃,脾胃虚寒者忌用。苦燥伤津,阴虚津伤者慎用。
炮制
黄连 除去杂质,润透后切薄片,晾干,或用时捣碎。
酒黄连 取净黄连,照酒炙法(附录Ⅱ D)炒干。
每100kg黄连 ,用黄酒12.5kg。
姜黄连 取净黄连,照姜汁炙法(附录Ⅱ D)炒干。
每100kg黄连 ,用生姜12.5kg。
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,煎液与净黄连拌匀,待液吸尽,炒干。
每100kg黄连 ,用吴茱萸10kg。
酒黄连、姜黄连、萸黄连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,均不得过 4.0%。
黄连
贮藏置通风干燥处